前几天去成都出差,选择的交通方式是动车,大家都知道武汉和成都之间,隔着庞大的山脉,火车在其中的隧道桥梁中穿行,导致手机几乎没有信号,我也没办法刷刷头条和抖音消遣时光。单程9个小时的时间,又不能一直眯着睡觉,于是打开电子书,看完了大话传送网这本书。
不得不说,这算是一本非常通俗易懂的书籍,没有复杂的公式和理论,只是深入浅出的对传送网的定位,特点和技术发展做了比较形象化的介绍。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来帮助理解,网络的基本原理虽然尖深,但作者把它简化成一张张容易理解的脉络图,让没有怎么接触过网络协议的人,也能看得明白。
所谓传送网,我的理解和作者的大同小异,这张网络的定位就是大批量数据的集中传递,就像全国的骨干高速公路网,基本没有什么岔道,高速公路里奔驰的车辆,基本上只需要在上高速之前确定自己要去哪里,然后选择合适的高速公路,比如G42,往前开,到达终点,也就到达目的地了。
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传送网和移动通信网之间的关系。以前我以为传送网就是一张独立的网络,数据从它的边缘节点接入,从边缘节点传出;而移动通信网我也认为是一张独立的网络,基站之间互相连通,完成电话业务。但其实不是这样的,移动通信网中,涉及基站,基站控制器,移动交换中心,这些按着顺序组成层级结构,手机通过基站接入, 数据上送到基站控制器,基站控制器再汇总后上送到移动交换中心,这是一个分层的网络拓扑模型。而传送网,就在基站、基站控制器、移动交换中心中负责数据的传递。所以不能把传送网和移动通信网分开看,他们是一个整体网络,只是各个组件在其中起到不同的作用。
根据传送网在整个通信网中起到的作用,也对其进行了分层,分别是接入层、汇聚层、核心层。接入层很好理解,特别是在当前5G时代,基站之间的确会如我所想的一样会连接在一起,并且会和上层的基站控制器连接,所以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的,就是接入层;汇聚层作为基站控制器到移动交换中心的传送通道,自然是将下层的数据进行汇聚,然后网上传送;核心层自然就是移动交换中心间的数据传输通道。随着层次的升高,要传递的数据量也呈指数级上升,所以设备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。
说起传送网的分层,就又想到了一个环的概念,就是说传送网的拓扑中,往往采用环形组网,也就是一堆设备手拉手,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链路,而不是形成一条单独的链。比如在接入层会有接入环,在汇聚层会有汇聚环,在核心层有核心环,移动通信相关的设备挂在传送的各个环上,组成移动通信的网络。为什么要成环呢?其实很好理解,如果只是一条链,链路断了也就断了,没有备份机制,而一条环中间断了一个点,这个方向上的数据可以沿着反方向到达目的地,是一种网络保护策略,特别是如果这个环是两个独立的路由,那么这个环抗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加。
再初识阶段,还有一个概念比较重要,就是我们学习网络协议,最初都是从ISO七层模型,或者TCP/IP的四层网络模型开始的。但实际上传送网的网络层次,不用强行的往这些模型上靠,甚至他们的原理都不太一样,如果硬要放,就只能在数据链路层来理解。在传送网的协议中,基本都是面向连接的,比如PDH、SDH、WDM、OTN、MPLS等等,基本都是面向连接的,也就是起点和终点是固定的,是在数据发出去的时候,中间经过的路由都是知道的。但是IP协议不是这样,IP是面向无连接的,数据包发送出去,是要每个节点根据路由协议进行判定如何转发的。
传送网整体的理解就是这些,后续我会对传送网中的各个协议,梳理读后感想。
Q.E.D.